陈力丹 世界新闻传播史 考研真题答案复习重点网课视频

陈力丹 世界新闻传播史 第3版 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本书是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解。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名词解释


1符号[北京交大2016年研;华东师大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3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中传2010年研;华农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7年研]


答: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2印刷术[华科2014年研]


答: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雕版印刷是用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活字印刷术是使用可以移动的胶泥或金属字块,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使用。德国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3古登堡[华南理工2019年研;福建师大2018年研;中传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5年研;四川大学2004年研]、约翰·古登堡[人大2015年研]


答:古登堡是德国美因茨的工匠,早年从事过雕版印刷工作,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锵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版印刷工艺。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古登堡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继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4世界新闻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Order)[华中师大2008年研;人大2006年研]


答:世界新闻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Order)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旨在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新闻传播控制的行为,以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新闻传播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的自由、平等、均衡、公正的新闻传播新秩序。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既是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5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 Vision)又称网络电视,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电视直播。互联网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6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用宽带网络作为介质传送电视信息的一种系统,将广播节目透过宽带上的网际协议向订户传递数码电视服务。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用户在家中可以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①计算机;②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③移动终端。


7社交网络[人大2012年研]


答:社交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在网上表现为以各种社会化网络软件,例如Blog、WIKI、Tag、SNS、RSS等一系列Web2.0核心应用而构建的社交网络服务平台(SNS)。互联网使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悄然走进我们,构建了一个超越地球空间的、巨大的群体——网络群体,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逐渐浮现出崭新的形态与特质,网络全球化时代的个人正在聚合为新的社会群体。


二、简答题


1简述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私营上层报纸的性质和特点(请举例说明)。[北大2007年研]


答:18世纪后期,英国先于其他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工商业进一步繁荣,广告日益增多,这些都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带来了活力。这一时期,私营上层报纸开始出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泰晤士报》。


(1)《泰晤士报》的性质


①最初的《泰晤士报》同样受控于英国政府,每年接受政府的津贴,充当政府的传声筒。


②1803年,沃尔特第二接管《泰晤士报》后,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革,开始实行一种办报独立的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而后该报凭借出色的报道与重要的独家新闻而销路大增,从而在经济方面可以依赖广告和发行的收入做到自给自足,逐步摆脱了官方的“资助”,成为一份独立的私营上层报纸。


(2)《泰晤士报》的特点


①《泰晤士报》有一种特殊的赋性,它是一个国家的公器。《泰晤士报》是一份非党派的报纸,并无明确的政党背景,但同样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的代言人,和统治集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能在工业革命后的政治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②《泰晤士报》具有权威性,其国际报道常常使有关国家刮目相看,不得不掂量一下它的分量。


③就政治立场而言,《泰晤士报》以保守著称,但也常常改变态度。


2西方报业的发展三个阶段。[人大2016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西欧和北美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特征。[人大2006年研]


答:西方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刊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举起了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时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①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②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①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或在野政党。


②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a.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b.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c.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③从政党报刊的特点来看,它们是政论报刊的发展。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①商业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廉价报纸出现的原因在于:


a.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b.经济的发展普遍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c.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d.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e.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②商业报刊的特点有:


a.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