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导论考研真题答案
8.如果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不等距数列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不等距分组适用于如下几种场合: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9.正常情况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图像是( )。
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正J型分布
D.反J型分布
【答案】B
【解析】U型分布:其特征是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U型分布。人口死亡现象按年龄分布,由于人口总体中幼儿和老年死亡人数较多,而中年死亡人数最少,因而死亡人数按年龄分组表现为U型分布。
10.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
A.搜集方便、数据采集快、采集成本低
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困难
C.数据可靠性较好
D.数据的相关性较好
【答案】A
【解析】二手数据是指与研究相关的原信息已经存在,只是对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二手数据具有搜集方便、数据采集快、采集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得到的数据往往缺乏相关性。
11.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答案】C
【解析】系统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所以将学生排序后,每隔50名学生抽一名进行调查,属于系统抽样。
12.在商店进行拦截式调查获得样本数据的方式属于( )。
A.普查
B.方便抽样调查
C.判断抽样调查
D.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方便抽样调查是指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员依据方便的原则,自行确定入抽样本的单位。
13.下列选项中,抽样调查的结果不能用于对总体有关参数进行估计的是( )。
A.分层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答案】B
【解析】判断抽样是指研究人员根据经验、判断和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单位作为样本,实施时根据不同的目的有重点抽样、典型抽样、代表性抽样等方式。判断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因而调查结果不能用于对总体有关参数进行估计。
14.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变量)分为若干类,然后在每个类中采用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
A.分类抽样
B.配额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B
【解析】配额抽样类似于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它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变量)分为若干类,然后在每个类中采用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单位。
15.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 )。
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
B.可以利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C.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
D.技术含量更高
【答案】C
【解析】非概率抽样不是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不确切的,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
16.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为了解住户的每月的用水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些居民户有虚报或瞒报情况。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
A.回答误差
B.抽样框误差
C.有意识误差
D.无回答误差
【答案】C
【解析】当被调查的问题比较敏感,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迫于各种原因又必须回答时,可能就会提供一个不真实的数字。产生有意识误差的动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调查问题涉及个人隐私,被调查者不愿意告诉,所以造假;另一种是受利益驱动,进行数字造假。居民受利益驱动,故虚报或瞒报用水情况,这种误差属于有意识误差。
17.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将问卷发给就餐者,填写后再收上来。他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
A.自填式问卷调查
B.面访式问卷调查
C.实验调查
D.观察式调查
【答案】A
【解析】自填式是指在没有调查员协助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完成调查问卷。把问卷递送给被调查者的方法有很多,如调查员分发,通过邮寄方式,通过网络方式,或把问卷刊登在报刊上等等。
18.为了估计某城市愿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的比例,在收集数据时,最有可能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
A.普查
B.公开发表的资料
C.随机抽样
D.实验
【答案】C
【解析】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是指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为了估计某城市愿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的比例,目的在于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因此,最有可能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随机抽样。
19.某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怀疑有些居民户有偷电行为。为了解住户的每月用电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部分居民户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员在登记电表数时有抄错的数据。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
A.有意识误差
B.抽样框误差
C.调查员误差
D.无回答误差
【答案】C
【解析】调查员误差是指由于调查员的原因而产生的调查误差。例如,调查员粗心,在记录调查结果时出现错误。调查员误差还产生于调查中的诱导,而调查员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20.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答案】D
【解析】比例是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通常用于反映样本(或总体)的构成或结构;比率是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比率可以是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
21.下列各项中,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的是( )。
A.环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茎叶图
【答案】A
【解析】环形图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因此,环形图可显示多个样本或总体各部分所占的相应比例。
22.对数据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不等距分组,取决于( )。
A.变量值的多少
B.次数的多少
C.研究现象的特点
D.组数的多少
【答案】C
【解析】在组距分组时,如果各组的组距相等,则称为等距分组;如果各组的组距不相等,则称为不等距分组。在分组标志变更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适用等距分组。标志变异差急剧增长或下降时,就应按不等距分组。有时,对于某些特殊现象或为了特定研究的需要,也可以采用不等距分组。
23.在坐标轴中,横轴刻度表示直方图的( )。
A.频数
B.组中值
C.组距
D.组限
【答案】C
【解析】直方图是用于展示分组数据分布的一种图形,它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绘制该图时,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
24.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 )。
A.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
B.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
C.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
D.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答案】C
【解析】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按照“不重”原则,该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计入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
25.组距、组限和组中值之间的关系是( )。
A.组距=(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下限)-2
D.组限=组中值÷2
【答案】B
【解析】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它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值称为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上限+下限)/2。组中值经常被用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26.下列关于茎叶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茎叶图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B.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采用茎叶图
C.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采用茎叶图
D.对于未分组数据可采用茎叶图
【答案】B
【解析】茎叶图是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它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它类似于横置的直方图。在应用方面,直方图通常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通常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27.5家公司的月销售额(万元)数据分别为:29,26,25,23,23。下列哪种图形不宜用于描述这些数据?( )
A.茎叶图
B.散点图
C.条形图
D.饼图
【答案】B
【解析】散点图是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而本题中只有一个变量即月销售额数据。
28.下列图形中,适合描述顺序数据的是( )。
A.直方图
B.茎叶图
C.环形图
D.箱线图
【答案】C
【解析】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有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ABD三项适合描述数值型数据。
29.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 )。
A.频数
B.频率
C.比例
D.比率
【答案】C
【解析】比例也称构成比,它是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通常用于反映样本(或总体)的构成或结构。
30.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
A.频率
B.百分数
C.比例
D.比率
【答案】B
【解析】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数,用%表示。
31.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
A.单变量值分组
B.组距分组
C.等距分组
D.连续分组
【答案】B
【解析】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它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一个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32.组中值是( )。
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
B.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C.一个组的最小值
D.一个组的最大值
【答案】B
【解析】组中值是每一组中下限值与上限值中间的值。使用组中值代表一组数据时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33.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答案】B
【解析】茎叶图是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像,它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在应用方面,直方图通常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通常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34.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
A.环形图
B.茎叶图
C.雷达图
D.箱线图
【答案】C
【解析】雷达图是显示多个变量的常用图示方法,也称蜘蛛图。假定各变量的取值具有相同的正负号,则总的绝对值与图形所围成的区域成正比,利用雷达图可研究多个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
35.下面的哪个图形不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
A.条形图
B.饼图
C.帕累托图
D.茎叶图
【答案】D
【解析】描述分类数据的图示有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茎叶图是描述未分组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36.下列各项中,属于重点调查的是( )。
A.对全国几大石油企业进行调查,并借此了解全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B.对商业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普查
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答案】A
【解析】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几大石油企业在全部是由企业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较大的比重,在总体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A项属于重点调查;B项属于普查;CD两项属于抽样调查。
37.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答案】B
【解析】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又称主观时间。
38.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答案】D
【解析】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属于概率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根据调查取得的样本资料推算总体目标量的调查方式;重点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由于不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调查结果一般不用于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39.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首都经贸2009研]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答案】A
【解析】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40.某政府机构想尽快了解社会公众对其出台的一项政策的态度,最恰当的数据搜集方式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面访
B.深度访谈
C.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
D.邮寄调查
【答案】C
【解析】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是利用现代化电脑程控通讯设备进行的随机电话访问方式,采用这种访问调查方式,具有调查内容客观真实、保密性强、访问效率高等特点。A项,面访即调查者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形式上可以个别面谈,也可以小组座谈,面访比较全面、深入,能获得大量真实的研究资料,但这种方法容易使研究结论带有主观成分;B项,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D项,邮寄调查法,是指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通过邮政系统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根据要求填写后再寄回,是市场调查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调查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问卷的核心内容包括( )。
A.前言
B.问题
C.答案
D.编码
E.资料登录地址
【答案】BC
【解析】问卷的内容大致上都由前言、问题和答案、编码、资料登录地址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其中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核心内容。
2.统计表的优点在于( )。
A.资料易于条理化,简单明了
B.容易被发现错误
C.节省大量文字叙述
D.便于比较分析
E.便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答案】ACDE
3.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决定于( )。
A.现象的特点
B.变量值的多少
C.统计研究的目的
D.次数的大小
E.所搜集到的资料分布是否均匀
【答案】ACE
【解析】组距变量数列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如果各组组距都相等,称为等距数列;如果各组组距大小不等,称为不等距(或异距)数列。采用等距分组还是采用异距分组,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①现象的特点;②统计研究的目的;③所搜集到的资料分布是否均匀。如果资料分布比较均匀,就可采用等距分组,否则应采用不等距分组。
4.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 )。
A.经济性
B.全面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
【答案】ACDE
【解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5.下列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的有( )。
A.海水养殖鱼苗数量调查
B.工业品库存量调查
C.全国耕地面积调查
D.居民生活消费基本情况调查
E.农产品产量调查
【答案】ADE
【解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BC两项适合采用普查。
6.进行普查时应注意( )。
A.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B.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C.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普查人员
D.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普查费用
E.一般需要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
【答案】ABE
【解析】进行普查时应注意的问题有:①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目的是避免搜集资料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和遗漏现象;②确定统一的普查期限,目的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上和步调上保持一致性,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③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目的是避免影响汇总综合,降低资料质量。
7.下列选项中,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的是( )。
A.外汇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B.汽车新型轮胎的耐用里程数
C.某地区新增加的人口数
D.某地区的死亡人口数
E.某地区新增加的人工造林的木材积蓄量
【答案】ABE
【解析】当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不允许或不必要做全面调查时,可采用非全面调查只对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调查,用来推断或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A项不太可能进行全面调查;B项不允许做全面调查;E项没有必要做全面调查,因此它们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来了解总体。
8.下面抽样方式中,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有( )。[西安交大2007研]
A.方便抽样
B.滚雪球抽样
C.配额抽样
D.多阶段抽样
E.自愿样本
【答案】ABCE
【解析】非概率抽样包括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和配额抽样。多阶段抽样属于概率抽样。
9.评价二手资料的准则包括( )。
A.资料是由谁搜集的
B.资料是为什么目的而搜集的
C.资料是怎样搜集的
D.资料是什么时候搜集的
E.资料的搜集是否方便
【答案】ABCD
【解析】评价二手资料的准则:①资料是谁搜集的?②为什么目的而搜集的?③数据是怎样搜集的?④什么时候搜集的?另外,使用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数据时,应注明数据的来源,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0.下列关于简单随机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
B.简单随机抽样突出特点是简单、直观
C.在规模较大的调查中,也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D.抽选的概率是相同的
E.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抽出的单位比较集中
【答案】ABD
【解析】在规模较大的调查中,很少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把这种方法和其他抽样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抽出的单位很分散。
1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 )组成。
A.表头
B.行标题
C.列标题
D.数字资料
E.宾词
【答案】ABCD
【解析】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此外,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1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描述分类数据的有( )。
A.条形图
B.饼图
C.帕累托图
D.茎叶图
E.箱线图
【答案】DE
【解析】对于分组数据的直方图和未分组数据的茎叶图、箱线图,这些图示方法并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而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13.下列关于数据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数据分组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
B.对于数据分组的组数并没有什么要求,可以任意分组
C.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
D.如果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
E.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大于10组
【答案】ACD
【解析】数据分组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A项正确。由于分组的目的之一是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适中。如果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组数太多,数据分布就会过于分散,这都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D项正确。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不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C项正确。
14.对于分组数据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有( )。
A.闭口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
B.开口组末组组中值=下限+上限/2
C.开口组首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
D.开口组首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E.开口组末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答案】ADE
【解析】组中值,各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叫组中值。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
组中值=(上限十下限)/2
开口组的组中值计算方式是:
首组的组中值=最小组的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
末组的组中值=最大组的下限+相邻组的组距/2
组中值代表着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值。
三、判断题
1.填报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单位。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
【答案】√
2.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
【答案】√
3.在进行普查时涉及的调查项目越多越好。( )
【答案】×
【解析】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在进行普查时涉及的调查项目并非越多越好。
4.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目的不同,前者为了了解总体,后者为了了解局部。( )
【答案】×
【解析】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了解总体。
5.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答案】√
【解析】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数量指标也称为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6.统计的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均来源于统计调查。( )
【答案】×
【解析】统计的初级数据来源于统计调查;统计的次级数据来源于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
7.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的情况表。( )
【答案】×
【解析】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览表,另一种是单一表。一览表是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单一表是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 )
【答案】√
【解析】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的量的方面而言,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能够从数量上反映整个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
四、简答题
1.“抽样调查是以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说法是否缺乏科学依据?
答: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是概率论、数理统计,抽样分布理论指明了样本指标和相应的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且其误差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施抽样调查,样本是按随机原则抽取的,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所以,以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是有科学依据的。
2.简述典型调查的作用。
答:典型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它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的作用有:
(1)可以研究新生事物或典型事例的情况,也可作为其他统计调查的补充;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验证全国调查数字的真实性;
(3)在有些时候可以通过典型调查的资料来估算总体数字。
3.简述问卷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问卷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1)对每个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统计方法;
(2)提问的意义要准确、清楚,要使用一般的语句,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3)问题要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最低文化程度;
(4)问题应当短小,便于做明确的答复;
(5)问题的排列应当具有逻辑性;
(6)敏感性问题设计问卷时应遵守保密的原则。
4.对足球赛观众按男、女、老、少分为四组以分析观众的结构,这种分组方法合适吗?
答:科学的统计分组应遵循两个原则:(1)“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的所有单位;(2)“互斥原则”,即总体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归属于几个组。本题中,这种分组方法违背“互斥原则”,例如,某一观众是少女,她可以分在“女”组,又可以分在“少”组,所以,这种分组方法不合适。
5.什么是变量数列?简述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的适用范围。
答:变量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形成的分布数列。变量数列按照用以分组的变量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单项式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
(1)单项式变量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单项式变量数列一般是在离散型变量变异幅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所采用。
(2)组距式变量数列是指按一定的变化范围或距离进行分组的变量数列。编制组距数列适用于变量值个数较多、变动范围较大的资料。
6.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
(1)适用范围
①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②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2)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②必须遵循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保证实现最大的抽样效果,就是在既定调查费用条件的约束下,使抽样估计误差最小;或者是给定调查精确度的要求,使调查费用最少。调查费用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因此,为遵循上述原则,一般要求在给定的误差条件下,选择费用最省的抽样设计方案。
7.数据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数据的误差有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相对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8.在等距数列中,组距和组数具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组中值?
答:等距数列由于各组组距相等,因此,组距=全距÷组数。组中值用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取各组变量变化的中间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2
实际中,对于开口组的组中值,一般是用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开口组的组距,因而其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对于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