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考研真题试卷答案与详解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标准离子生成热取氢离子的摩尔生成热为零,即。在此规定下,氢气的摩尔生成热


为何值?(  )

A.为零

B.不为零

C.视条件而定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当反应仅涉及分子或离子时,分别以氢分子或氢离子的标准生成热为零作为参比态;如果反应中同时涉及分子和离子,则两种参比态共存。

2.在一标准态下的为下列哪个反应的值?(  )

A.C(金刚石)

B.

C.C(石墨)

【答案】C查看答案

3.在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

A.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B.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C.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在同一算式中,不能用不同的参比态;在不同的算式中,可以用不同的参比态作标准。

4.对1mol的气体,当p=0.5atm(1atm=1.01×105Pa),V=0.5dm3,T=298K,R如果采用kJ·mol-1·K-1单位制,其数值应选择(  )。

A.8.31

B.8.50×10-5

C.8.50×10-2

D.8.39×10-4

【答案】B查看答案

5.理论上认为实现气体变成液体可采用(  )。

A.单纯降温

B.单纯压缩

C.单纯加压

D.三者都不行

【答案】A查看答案

6.解释潜水病产生的原因可根据(  )。

A.亨利定律

B.道尔顿分压定律

C.格拉罕姆气体扩散定律

D.阿佛加德罗定律

【答案】A查看答案

7.氮气的键焓是断开N—N键后形成下列哪一物种所需要的能量?(  )


【答案】B查看答案

8.(多选)对于某种纯物质,下述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A.升华热一定大于蒸发热

B.升华热一定大于熔化热

C.熔化热一定大于蒸发热

D.蒸发热不一定小于升华热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压力、温度条件下,应有

而除了在临界点以外,所有相变潜热均不为零,所以CD两项是错误的。熔化热与蒸发热的大小须根据不同体系而定。

9.(多选)下列纯态单质中,哪些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不等于零?(  )

A.金刚石

B.(臭氧)

C.

D.

E.

F.石墨

【答案】ABE查看答案

二、判断题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

【答案】×查看答案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

【答案】×查看答案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

【答案】×查看答案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

【答案】√查看答案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

【答案】(a)×(b)√查看答案

6.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

【答案】×查看答案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

【答案】×查看答案

8.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

【答案】√查看答案

9.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

【答案】×查看答案

10.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  )

【答案】×查看答案

11.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

【答案】√查看答案

12.由于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

【答案】×查看答案

13.由于反应焓变的单位为,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

【答案】×查看答案

1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答案】×查看答案

15.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不一定。因为的放热反应,在高温时,为非自发反应。

16.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不一定。因为的熵减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1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  )

【答案】√查看答案

18.因为,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不一定。因为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还随T而改变,且受

的影响,因此T与之间的关系仅从关系式难以判断。

19.(生成物)(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因为任意温度下的

20.在常温下不分解,是因为其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高温(T>1173K)下分解,是因为此时分解放热。(  )。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因为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而不是对于下列反应:

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该反应为吸热、熵增的反应,常温下,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如1173K以上),该反应的,可自发进行。并且对同一反应,随T变化甚小,一般不会在低温下吸热,而在高温下放热。

三、简答题

1.写出Zn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所对应的生成反应方程式。

答:



2.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中是以哪种最为稳定?

答:因为高氧化态卤化物分解时,常变成较低氧化态的卤化物并有卤素单质生成。为此,设高氧化态化合物为,并有如下形式的分解和循环:


图5-1

注意对来说D是最小

将晶格能项,即()对求导数()


因为,所以,得出随半径变小,两种卤化物晶格能之差变大。再综合离解能D等因素,得出高氧化态金属卤化物分解,以氟化物分解的最高,即高氧化态氟化物最为稳定。例如在

系列中,最稳定的是,最不稳定的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也很容易推论出大的阴离子往往使金属的较低氧化态稳定,例如均存在,至今未制得,可能是发生如下的歧化反应


因此也可以说大的阴离子往往可以稳定中间氧化态,使之不发生歧化。

3.和是两种(s:溶解)值相近的微溶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试解释。

答:由于微溶,。对来说,离子电荷高,半径小,就难溶解。推知,,因此

。由晶格能公式推知的晶格能大于的晶格能,,且

,为了使相近,只有。根据


温度升高,的下降,有利溶解。(因为)

4.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答: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状态。

气体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的纯气体的状态;液体或固体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的状态。

5.判断下列各组内的反应在标准态下的恒压反应热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1)

(2)

答:(1)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不同。

(2)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不同。

6.反应的值是否等于的值?

答:不等于,因为S(g)不是稳定单质。

7.状态函数P、T、V、U、H、S、G中哪些具有加和性(指其值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有关)?

答:V、U、H、S、G具有加和性。

四、计算题

1.试用热力学原理讨论碱土金属碳酸盐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解:按碳酸盐分解反应式,建立热力学循环如图5-2:


图5-2

∴  

其中  

令  

∴ 

对和可认为m相等

∴  

对不同的碱土金属,半径不同,所以将上式对求导数。


∵  

∴  

所以碱土金属阳离子随半径增大,不利于它们的碳酸盐分解。也就是说,碱土金属碳酸盐从上到下稳定性增强,这种倾向也适用于碱土金属的其他含氧酸盐。

仿照上面的方法,也可以得出,当碱金属与半径较小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其稳定性由减弱,如氟化物最稳定;当碱金属与半径较大的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其稳定性变化与上述相反,即是最稳定的。

2.已知反应的,这意味着该反应可自发进行,可是至今没有制取成功。试分析其原因(不是动力学原因,而是热力学原因)。

解:Cu和生成的反应虽然是自发的,但不稳定,它会发生如下反应:


所以本身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更稳定的CuI。

3.在550℃、1atm下,甲醇脱氢生产甲醛的反应中,银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其光泽也逐渐消失。有人怀疑,此现象是由于有生成所致。试评价此观点。已知


解:



∴上述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不能自发向右进行。

所以银催化剂的失活并不是由于生成所造成的。

4.25℃时,0.100mol液态苯在一个体积可通过提升活塞而改变的容器中蒸发(蒸气压为12.3kPa),试求:

(1)体积增加至何值时液体恰巧消失?

(2)体积为12.0dm3和30.0dm3时苯蒸气压分别是多少?

(3)1atm、4dm3空气缓慢地鼓泡通过足量的苯中,苯将损失多少克?

解:(1)由于苯液体恰好都变成气体,所以可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当体积为12.0dm3时,由于苯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所以苯的蒸气压仍为其饱和蒸气压12.3kPa,当体积为30.0dm3时,苯的液态消失,只存在气态,所以在T不变时,p1V1=p2V2,p1=12.3kPa,V1=20.1dm3

(3)空气通过苯液体后,p总=p空气+p苯

∴p空气=p总-p苯=101.3-12.3=89(kPa)

这时4dm3空气体积变为。该体积为1atm下混合气体体积,也是苯蒸气所占有的体积。

由得:


5.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制取氢气,在23℃,100kPa下,收集了370mL的气体。试求:

(1)23℃时该气体中氢气的分压;

(2)氢气的物质的量(mol);

(3)若在收集氢气之前,集气瓶中已有氮气20mL,氢气收集完了时气体的总体积为390mL,问此时收集的氢气的分压是多少?氢气的物质的量又是多少?(已知23℃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kPa。)

解:(1)因为在水面上收集氢气,所以,因此氢气的分压为


(2)氢气的物质的量


(3)因为在收集过程中,氮气保持恒温,因此一定量的氮气,存在混合气体中,氮气的分压为


水蒸气的分压为


氢气的分压为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6.在恒压下,让一定量干燥的空气先缓慢地通过含有5%某非挥发性溶质的苯溶液,然后再缓慢通过纯苯液体。停止通气后,测得第一瓶的苯溶液失重1.24g,第二瓶的纯苯失重0.04g,试计算该溶质的分子量(假设气体、溶液均为理想状态,气液保持相平衡)。

解:由于空气通过第二瓶的纯苯时失重很小,且两次失重悬殊,故忽略空气通过纯苯前后的体积变化。设被苯蒸气饱和的苯和空气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空气通过第一个瓶子后

 (1)

其中

 (2)

由于纯苯液体上的蒸气压就是纯溶剂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所以通过第一个瓶子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第二个瓶子后,有

  (3)

其中m2一定是两次失重之和。

由(1)、(2)、(3)式得


∴x质=1-x剂=1-0.9688=0.0312

若失重的1.24g苯在溶液中应能溶解的溶质为



解得

M=127.5(g·mol-1)

所以此溶质的分子量为127.5。

7.将氨气和氯化氢分别置于一根120cm长的玻璃管的两端,并使其自由扩散。试问两气体在玻璃管的什么地方相遇而生成白烟。

解:设在离放氨气的管口x cm处相遇。


将代入得:

x=71.3cm

8.从如下的数据计算反应的值。


解:方法一:求反应中各物种的,再用公式





方法二:设计热循环


图5-3




9.已知和标准摩尔生成焓为和,计算1g铝和足量


反应(铝热反应)产生的热量。

解:




1g铝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0.=118pm,=181pm,,从以下数据计算。


解:由知,是型晶体。


代入Born-Lande公式得


结合给出的热化学数据,可求得


11.(1)写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甲醇合成反应为

利用,计算该反应

解:





12.已知350K时


求恒压下,298K时的。

解:设计循环:


图5-4


在可逆不作非体积功时


恒压时,:




13.在25℃和标准状态下进行如下反应:


若该反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途径Ⅰ,系统放热,但没做功;途径Ⅱ,系统做了最大功,同时吸收了的热量。试分别求两途径的Q,W,

解:途径Ⅰ:




途径Ⅱ:



U,H,S,G是状态函数,途径Ⅱ和途径Ⅰ始终态相同,所以途径Ⅱ的同途径Ⅰ。

14.1molHg(l)在沸点630 K下可逆的蒸发,其蒸发焓为求该可逆过程的


解:


1molHg(l)蒸发过程作的体积功为:





15.已知298K时的为-的为,乙炔的燃烧热为


求乙炔的标准生成热。

解:乙炔的燃烧反应:




16.若与半径相等,对任何特定阴离子所组成的盐和,它们的之差为一常数,试证明之。

证明:设计生成的热力学循环


图5-5

生成的热力学循环


图5-6

因为与半径相等,同种阴离子,所形成的晶型也必然相同,则


当阴离子变化时,只要M、N不变,肯定为常数。

1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哪个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解:根据,计算:

(1)

(2)

(3)

(4)

计算可知:(2)过程的最大。

18.在容积为10.0L的真空钢瓶内充入氯气,当温度为298.15K肘,测得瓶内气体压力为,试计算钢瓶内氯气质量。

解:根据得


19.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L,其中氧气的压力为。规定瓶内氧气压力降至kPa时就要充氧气,以防混入别的气体。今有实验设备每天需用101.325kPa氧气400L,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

解:一瓶氧气可用氧气物质的量为


每天需用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一瓶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20.一个容积为21.2L的氧气缸安装有在下能自动打开的安全阀,冬季时曾灌入624g氧气。夏季某天阀门突然自动打开了,试问该天气温达多少摄氏度?

解:


21.冬季草原上的空气主要含氮气、氧气和氩气(Ar)。在及-22℃下收集的一份空气试样,经测定其中氮气、氧气和氩气的体积分数依次为0.78、0.21、0.01。求收集试样时各气体的分压。

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得


22.30℃下,在一个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和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93.3kPa,其中为26.7kPa,的含量为5.00g。试求:

(1)容器中的分压;

(2)容器中的分压;

(3)的物质的量分数。

解:(1)


(2)

(3)

23.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若用排水集气法在98.6kPa、25℃下(已知水的蒸气压为3.17kPa)收集到的气体。试求:

(1)25℃时该气体中氢气的分压;

(2)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

解:(1)

(2)

24.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从环境吸收了800J热量后,在恒压(97.3kPa)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热力学能变化

解:


25.2.00mol理想气体在350K和152kPa条件下,经恒压冷却至体积为35.0L,此过程放出了1260J热。

试计算:(1)起始体积;(2)终态温度;(3)体系做功;(4)热力学能变化;(5)焓变。

解:(1)

(2)

(3)

(4)

(5)

26.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内容:在298.15K及标准态下,每氧化1mol的生成和并放热226.2kJ。

解:

27.在一敞口试管内加热氯酸钾晶体时发生下列反应,并放出热89.5kJ(298.15K)。试求298.15K下该反应的和

解:


28.在高炉中炼铁,主要反应有:


(1)分别计算298.15K时各反应的和各反应值之和;

(2)将上列反应方程式合并成一个总反应方程式,应用各物质的(298.15K)值计算总反应的,并与(1)计算结果比较,做出结论。

解:(1)



各反应之和:


(2)总反应方程式为


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的热效

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9.已知298.15K时反应: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


解:由于反应(3)=反应(2)×3-反应(1)×2,所以


30.铝热法反应如下: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