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真题答案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配套题库
本题库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教材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本部分严格按照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各章节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部分反复出题的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部分考题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解题能力。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表述最早由《______》所提出。[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礼记·大学查看答案
【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大意是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性,进而管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最后才能使天下太平。这是孔子从自身伦理道德修养联系到“治国平天下”这一政治观念的理论,是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的结合。
2“六经”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______》一书中。[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庄子查看答案
【解析】“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是两汉思想的主流,其研究是从“六经”开始。“六经”一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经出现,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所以又称“六艺”。
3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王阳明查看答案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4旧时童蒙教材中由南朝周兴嗣所编的是《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千字文查看答案
【解析】周兴嗣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撰有《皇帝实录》《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千字文》是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是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中国历史上**篇《千字文》。其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
5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______》残卷。[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三国志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从史籍记载知道,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并不是书籍的主要形式。到了三国时代,随着造纸术的改进和纸张的大量出现,纸写本才取代简册和帛书,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残卷。
6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吹、拉、弹、______四类。[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打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古代的乐器,共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八种材料(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制成,史称“八音”。从乐器发展的过程来说,是先有打击乐、吹奏乐,后产生弹弦乐,最后产生拉弦乐。
7历史上的“江南三大名楼”是指黄鹤楼、______和滕王阁。[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岳阳楼查看答案
【解析】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和江西滕王阁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分别建于长江、洞庭湖和赣江之岸,从其中最早的始建年代算起,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三大名楼极湖光山色之胜,历代文人登临揽胜,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其中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之著称于世。
8周秦时期华夏地区的通用语言称为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雅言查看答案
【解析】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见《论语·述而》)。从汉代起称为“通语”(见扬雄的《方言》),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9诸子中“小国寡民”思想是______提出来的。[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老子查看答案
【解析】“小国寡民”出自《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即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战争、徭役、祭祀等用的大鼎、大锅就用不上了。老百姓就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背井离乡,迁徒远方。这是老子对社会状态的一种构想。
10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小学查看答案
【解析】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西汉时称“文字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在中国古代,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1唐代近体诗的主流是五言诗和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七言诗查看答案
【解析】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以诗体而论,以“近体诗”(即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小比例。
12中国文化发源自不同的区域,其中属于黄河流域的______文化,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特征。[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仰韶文化查看答案
【解析】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全国现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数以千计,而以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
13流芳百世的《兰亭集序》是**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其书体被称为“天下**______”。[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行书查看答案
【解析】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法帖相传之本,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历代书法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行书”。
14中国古代典籍记录易水送别时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的文字,其中的“变徵”指的是______、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宫查看答案
【解析】“七音”也称“七律”,是五音的进一步发展,即在角徵、羽宫之间各出一个偏音,即现代音乐中的4、7。但这两个音可比徵和宫低半个音,称为“变徵”和“变宫”。
15《左传》是一部______体史书。[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编年查看答案
【解析】编年体史书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现存的有《左氏传》(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