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联考真题答案解析

【解析】虚拟地址为03FF F180H,其中页号为03FFFH,页内地址为180H,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页表项可知页标记为03FFFH 所对应的页框号为0153H,页框号与页内地址之和即为物理地址0153180H。

17.假设变址寄存器R的内容为1000H,指令中的形式地址为2000H;地址1000H中的内容为2000H,地址2000H中的内容为3000H,地址3000H中的内容为4000H,则变址寻方式下访问到的操作数是(  )。

A.1000H 

B.2000H 

C.3000H 

D.4000H

【答案】D

【解析】根据变址寻址的EA=(IX)+A,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与形式地址的内容相加之后得到操作数的实际地址,由题可知EA=1000H+2000H=3000H,根据实际地址访问内存,获取操作数4000H。

18.某CPU主频为1.03GHz,采用4级指令流水线,每个段的执行需要1个时钟周期。假定CPU执行了100条指令,在其执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流水线阻塞,此时流水线的吞吐率为(  )。

A.0.25×109条指令/秒  

B.0.97×109条指令/秒

C.1.0×109条指令/秒 

D.1.03×109条指令/秒

【答案】C

【解析】采用4级流水线执行100条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共用4+(100-1)=103个时钟周期。CPU的主频是1.03GHz,也就是说每秒钟有1.03G个时钟周期。流水线的吞吐率为1.03G×100/103=1.0×109条指令/秒。

19.下列选项中,用于设备和控制器(I/O接口)之间互连的接口标准是(  )。

A.PCI 

B.USB 

C.AGP  

D.PCI-Express

【答案】B

【解析】设备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是USB接口,其余选项不符合。

20.下列选项中,用于提高RAID可靠性的措施有(  )。

I.磁盘镜像 

II.条带化  

III.奇偶校验 

IV.增加Cache机制

A.仅I、II 

B.仅I、III 

C.仅I、III和IV 

D.仅II、III和IV

【答案】B

【解析】能够提高RAID可靠性的措施主要是对磁盘进行镜像处理和进行奇偶校验。其余选项不符合条件。

21.某磁盘的转速为10,000转/分,平均寻道时间是6ms,磁盘传输速率是20MB/s,磁盘控制器延迟为0.2ms,读取一个4KB的扇区所需平均时间约为(  )。

A.9ms 

B.9.4ms 

C.12ms  

D.12.4ms

【答案】B

【解析】磁盘转速是10 000转/分钟,平均转一转的时间是6ms,因此平均查询扇区的时间是3ms,平均寻道时间是6ms,读取4KB扇区信息的时间为0.2ms,信息延迟的时间为0.2ms,总时间为3+6+0.2+0.2=9.4ms。

22.下列关于中断I/O方式和DMA方式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断I/O方式请求的是方式请求的是CPU处理时间,DMA方式请求的是总线使用权

B.中断响应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中断响应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DMA响应发生在一个总线事务完成后

C.中断I/O方式下数据传送通过软件完成,方式下数据传送通过软件完成,DMA方式中的数据传送由硬件完成

D.中断I/O方式适用于所有外部设备,方式适用于所有外部设备,DMA方式仅适用于快速外部设备

【答案】D

【解析】中断处理方式:在I/O设备输入每个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无需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仅当输完一个数据时,才需CPU花费极短的时间去做些中断处理。因此中断申请使用的是CPU处理时间,发生的时间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之后,数据是在软件的控制下完成传送。而DMA方式与之不同。DMA方式: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在CPU与I/O设备之间,每次传送至少一个数据块,DMA方式每次申请的是总线的使用权,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相反;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23.用户在删除某文件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不可能执行是(  )。

A.删除此文件所在的目录  

B.删除与此文件关联的目录项

C.删除与此文件对应的控制块 

D.释放与此文件关联的内存级冲区

【答案】A

【解析】删除文件不需要删除文件所在的目录,而文件的关联目录项和文件控制块需要随着文件一同删除,同时释放文件的关联缓冲区。

24.为支持CD-ROM中视频文件的快速随机播放,播放性能最好的文件数据块组织方式是(  )。

A.连续结构 

B.链式结构 

C.直接索引结构 

D.多级索引结钩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快速随机播放,要保证最短的查询时间,即不能选取链表和索引结构,因此连续结构最优。

25.用户程序发出磁盘I/O请求后,系统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骆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  )。

A.用户程序 

B.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C.设备驱动程序 

D.中断处理程序

【答案】C

【解析】计算磁盘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26.若某文件系统索引结点(inode)中有直接地址项和间接地址项,则下列选项中,与单个文件长度无关的因素是(  )。

A.索引结点的总数  

B.间接地址索引的级数

C.地址项的个数 

D.文件块大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文件长度与索引结构的关系可知,只有选项A是与单个文件长度无关的。

27.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均采单,从外读入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对用户工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行分析的时间为90(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A.200 

B.295 

C.300 

D.390

【答案】C

【解析】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总共是300。

28.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操作是(  )。

I.整数除以零  

II.sin()函数调用  

III.read系统调用

A.仅I、II  

B.仅I、III  

C.仅II、III 

D.I、II和III

【答案】B

【解析】对于I,系统发生异常,需要进入内核态由操作系统进行处理,而read系统调用函数也是在内核态执行,sin()就是普通的用户函数,在用户态执行。

29.计算机开后,操作系统最终被加载到(  )。

A.BIOS 

B.ROM  

C.EPROM 

D.RAM

【答案】D

【解析】系统开机后,操作系统的程序会被自动加载到内存中的系统区,这段区城是RAM。

30.若用户进程访问内存时产生缺页,则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可能执行的是(  )。

I.处理越界错  

II.置换页  

III.分配内存

A.仅I、II  

B.仅II、III 

C.仅I、III  

D.I、II和III

【答案】B

【解析】用户进程访问内存时缺页会发生缺页中断。发生缺页中断,系统执行的操作可能是置换页面或分配内存。系统内没有越界的错误,不会进行越界出错处理。

31.某系统正在执行三个进程P1、P2和P3,各进程的计算(CPUCPUCPU)时间和I/OI/O时间比例如下表所示。为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合理的进程优先级设置应(  )。


A.P1>P2>P3  

B.P3>P2>P1  

C.P2>P1=P3  

D.P1>P2=P3

【答案】B

【解析】为了合理地设置进程优先级,应该将进程的CPU利用时间和I/O时间做综合考虑,对于CPU占用时间较少的进程,显然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32.下列关于银行家算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银行家算法可以预防死锁

B.当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系统中一定无死锁进程

C.当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系统中一定会出现死锁进程

D.银行家算法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请求和保持”条件

【答案】B

【解析】银行家算法是避免死锁的方法。利用银行家算法,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没有死锁进程。

33.在OSI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答案】B

【解析】应用层的相邻层即为表示层,表示层负责管理数据的压缩、加密与解密、格式装换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