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812经济学综合考研大纲复习资料

科目名
重庆三峡学院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12
命题方式
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80 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
主要考察基本理论知识,占比 60%;其次考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占比 40%。
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30 分
占 20%
15 小题
简答题
60 分
占 40%
6 小题
计算题
20 分
占 13.33% 2 小题
论述题
40 分
占 26.67% 2 小题
考试目标
熟练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现实中
的经济现象和政府经济政策。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导论
(一)考试内容
1、经济学定义及其内容体系;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4、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
(二)考试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明确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考试内容
1、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
的区别;3、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4、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5、需求量、供求量的
影响因素;6、经济模型的结构;7、需求弹性的含义、计算及影响因素;8、交叉弹性的含
义、计算及影响因素;9、供给弹性的含义、计算及影响因素;10、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
系,谷贱伤农;11、价格管制: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二)考试要求
掌握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及供求规律;掌握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
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理解价格以外的因素是怎样影响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的;掌握供
求函数、供求的影响因素、供求法则;明确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有关基本理论,把握价格
理论的应用。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定义,均衡价格的形成;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弹
性理论,进一步理解供求规律。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定
义、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应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政府价格管制政策的影响、销售收
入与价格的关系、谷贱伤农现象。
三、消费者选择
(一)考试内容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2、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4、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计算;5、无差异曲
线的含义和特征;6、边际替代率及递减规律;7、特殊的无差异曲线;8、 预算约束线的定
义及变动;9、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性推导消费者均衡;10、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
含义;10、消费者均衡的变动、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
导;1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同类型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
解。
(二)考试要求
掌握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效用函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
论;掌握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重
要性;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明确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
论和基本方法。理解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的关系,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和特殊的
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完全互补等);掌握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定义、
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掌握无差异曲线
定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和预算约束线;明确无差异曲线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理解恩格尔曲线的定义,了解劣质商品恩格尔曲线,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掌握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和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了解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图
形分析,边际效用分析的数学方法。掌握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含义、分解及图
形变化。
四、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一)考试内容
1、企业、生产与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边际产量
和平均产量的关系;3、长期生产函数、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4、等成本
线、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外部经济;5、生产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
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6、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的推
导及特征。
(二)考试要求
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关系的有关基本理论(即短期生产理论);理解生产要
素、生产函数和技术系数的含义,它们与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联系。解释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及关系;掌握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
函数的区别;理解规模收益不变、递增和递减的定义。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及特
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和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的图形分析和均衡条件。明确企业短期
和长期成本的变化规律,熟练把握企业成本理论。理解长期成本及其曲线的形成;掌握总成
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理解这些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
相互间的联系;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图形,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及关系;
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五、完全竞争市场
(一)考试内容
1、企业收益及其计算,市场结构的划分依据、类型及其特征,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数
学推导;2、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及其特征,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平均
收益曲线和总收益曲线及特征;3、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分析、盈利情况分析,企业和
市场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生产者剩余;4、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分析,长期均
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不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及其特征。
2、考试要求
掌握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掌握市场结构的划分依据及类型。理解完全竞争的行业特
征,完全竞争的含义、完全竞争的个体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及其决策原则;掌握完全竞争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及相关分析、均衡时的盈利情况、收支相抵和停业的条件、短期供给曲
线。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不同行业
长期供给曲线的特征。
六、不完全竞争市场(一)考试内容
1、垄断(完全垄断)的含义及原因、垄断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价格歧视;2、垄断竞争
的特点、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3、寡头的含义、特征及类型,古诺双寡头模型、斯威齐模
型、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4、不同市场的比较。
(二)考试要求
掌握完全垄断的含义、形成原因,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分析,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
包括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垄断与政府管制的分
析;把握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差异、效率的比较。掌握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
争厂商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效率问题。掌握寡头垄断厂商均衡的
有关基本理论,理解四种市场结构效率的问题。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掌握并理解寡头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拐折的需求曲线;掌握古诺双寡头模型和寡头垄断竞争的含义,寡
头垄断市场的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效率。
七、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一)考试内容
1、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2、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3、劳动和工资的决定;4、土地和
地租;5、资本和利息;6、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
(二)考试要求
了解要素需求的特点、要素的供给者、行业的需求曲线;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掌握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及应用、厂商要素的边际收益及曲线、完全竞
争要素市场的均衡。熟练掌握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熟练掌握边际
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等重要概念。理解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明确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明确土地和资本要素价格决定的有关基本理
论,理解土地资源要素价格决定的特点和资本要素价格决定的特点。
八、一般均衡与效率
(一)考试内容
1、一般均衡分析;2、竞争性均衡和经济效率;3、公平和效率。
(二)考试要求
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善的含义;掌握帕累托最优条件:交
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各个帕累托
最优条件的埃奇沃斯盒式图分析及契约曲线概念;理解竞争市场就是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
第一定理)。
九、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考试内容
1、垄断;2、外部性;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4、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二)考试要求
理解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西方国家应对垄断的对策;外部性的有关概念以及政
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公共产品的有关概念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不完全信息的有关概念
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掌握市场失灵的原因,产权的定义和科斯定理,洛伦兹曲线和基
尼系数。了解公共产品的效率条件和提供机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原理。
十、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考试内容
1、GDP 的含义和衡量;2、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区别,GDP 和 GNP 以及 NI 的区别;3、
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货膨胀的含义;4、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5、充分就业和自然
失业率;6、与总产出指标 GDP、价格水平指标 CPI 和失业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二)考试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问题。理解 GDP 的内涵;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核算 GDP 的收入法;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区别、充分就业的概念和自然失业率。掌握 GDP 的概念;核算 GDP 的
支出法;GDP 和 GNP、NI 的区别;GDP 平减指数及其应用;消费价格指数及其经济含义;通
货膨胀的含义;失业的类型。
十一、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考试内容
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和基本方向;2、两部门经济下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3、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
论;5、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和利率、投资的 q 理论;6、三部门经济中政府需求的内
涵、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7、四部门经济下国外需求的影响因素、净出口的决定;8、
乘数机制理论。
(二)考试要求
了解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向;有效需求
的原理和框架;其他消费理论。理解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区别和经济意义;影响
消费的其他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净出口如何影响总需求。掌握消费需求量是由什么确定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投资的 q 理论;政府需求的内涵。熟练掌握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乘
数的推导及计算。
十二、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模型
(一)考试内容
1、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IS 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2、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决定;3、
LM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LM 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共同均衡与失衡、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二)考试要求
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需求的决定;货币供给的决定。理解 IS 曲线的推导;LM 曲
线的推导。掌握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IS 曲线的变动;LM 曲线的含义;
LM 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LM 曲线的变动;产品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变动与经济政策的联
系。熟练掌握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陷阱;IS-LM 均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含义。
十三、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 模型
(一)考试内容
1、AD 曲线的含义、价格变动的效应;2、AD 曲线的推导、AD 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3、
AS 曲线的含义;4、AS 曲线的推导、AS 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5、特殊的 AS 曲线、AS 曲
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6、AD-AS 模型、AD-AS 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二)考试要求
了解特殊的 AS 曲线、IS-LM 模型和 AD-AS 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 AD 曲线的含义;
AD 曲线的推导;AS 曲线的含义;AS 曲线的推导。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
的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殊形式;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
经济含义;AD-AS 模型的一般情况、极端的短期情况和极端的长期情况;AD-AS 模型对生产
能力变动、资源供给变动和供给冲击的反应。熟练掌握价格水平变动对总需求量的影响;财
政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技术进步、劳动需求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对总供给
曲线的影响;短期极端 AD-AS 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长期极端 AD-AS 模型
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短期极端 AD-AS 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长期极端 AD-AS 模型对或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十四、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一)考试内容
1、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2、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3、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4、
通货膨胀的影响;5、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6、适应性预期与菲利普
斯曲线、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7、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8、通货紧
缩和滞胀、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滞胀;9、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周期理论。
(二)考试要求
了解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现代货币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对
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经济周期理论。理解凯恩斯和新凯恩斯主义对
失业原因的解释;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惯性;预期因素在菲利普斯曲线中的作用;经济
波动的根源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掌握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菲
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影
响;滞胀的定义和原因;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滞胀;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产出
效应;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菲利普斯曲线形状的影响;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
的原因。
十五、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一)考试内容
1、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国际经济联系;2、汇率与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的平
衡及影响因素、BP 曲线的推导;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思想;5、固定汇率制度下
的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效果分析;6、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效果分析;
7、国际金融三元悖论。
(二)考试要求
了解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理解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国际经济联系;实际汇
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内涵;BP 曲线的推导。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名义汇率
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如何用 BP 曲线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BP 曲线
移动的经济含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经济效果。
十六、 宏观经济政策
(一)考试内容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与冲突;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4、自动稳定器的优劣和相机抉择
的财政政策选择;5、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间的关系;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
应;7、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的政策争论:相机抉择和规则的对比;8、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协调;9、供给管理政策。
(二)考试要求
了解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人力政策;收入政策;指数化政
策。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与冲突关系;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赤字和公债的
关系;李嘉图等价原理;“相机抉择”与“规则”之间争论的焦点问题和理论依据;宏观经
济政策的局限性。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的构成;
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及其作用机制;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主张;动态不一致理论的主要思想;卢
卡斯批评的主要思想;货币政策的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重点掌握
如何用 IS-LM 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的自动稳定器机制及其局限;挤出
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流动性陷阱及其宏观经济特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效
应。十七、经济增长
(一)考试内容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国家间收入水平差异的衡量;3、经济增长的基本问
题包括哪些;4、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5、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其应用;6、内生增长理论;7、
增长核算方程及经验估算、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8、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
(二)考试要求
了解国家间收入水平差异及其衡量;增长核算方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理解经济的
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增长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思路、稳
态条件和结论;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两部门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理
论的应用。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
根本原因;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解释收入差异和增长率差异;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及其经济学
条件。
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
济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2、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
济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备注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