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现代汉语考研真题答案复习重点
一、举例说明现代汉字的意符、音符和记号。
答:字符根据它和整字的音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凡是和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是意符,如“打、扔、推、拉”里的“手”,“艾、蒿、茂、茅”里的“艹”。和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如“嗳、嫒、暖、瑗”里的“爱”,“苞、雹、饱、抱”里的“包”。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如“汀、厅、灯、打”里的丁,“蜕、锐、脱、阅”里的兑。对汉字进行有理据拆分时,整字的意义指的是现代意义而不是古义,当然有些字的意义古今没有大的变化,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基本相同;整字的读音指的是现代的读音而不是古音。在读音上有联系,既包括声韵调完全相同的,也包括声韵同而调不同的。
二、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指的是哪六种?每种举出两个例字来。
答:(1)独体表意字:独体表意字是由一个意符构成的。它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古代象形字,一个是古代指事字。古代象形字和古代指事字中,字形没有经过讹变,古今字形的联系比较明显的,属于独体表意字。来自古代象形字的,例如:人:甲骨文作五,像人侧立的样子,只有躯干和臂膀。目:甲骨文作矿,像人眼。
(2)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例如:从:表示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伐:表示用戈砍人头,泛指砍。
(3)形声字:形声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其中的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音符表示字的读音。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有的音符和整字读音相同。例如:懊:从心奥声,指烦恼、悔恨。枫:从木风声,指枫树。
(4)半意符半记号字:半意符半记号字是由意符和记号构成的。这类字中有不少本来是古代的形声字,由于音符变形,或是音符不能准确表音,变成了记号,而字义古今没有很大的变化,就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例如:布:从巾父声,音符父已经不易识别,成为记号。急:从心及声,音符及已经变为刍,成为记号。
(5)半音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是由音符和记号构成的。这一类主要来自古代的形声字,音符还能表音,而意符因为不能表意而变成了记号。例如:球:本指一种美玉,从王(玉)求声。后假借为毡,引申为圆形的立体物,玉变为记号。荀:《说文新附》:“苟,卅也。从卅旬声。”这个意义现在不用,现在只用作姓氏。
(6)记号字:记号字是由记号构成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记号字,是由一个记号构成的。古代的许多象形字由于形体发生了讹变,到了现在已经不再象形,成为了记号。例如:牙:小篆作,指槽牙。本像上下牙相互交错的样子。玉:小篆作王,像串玉。后为了和王字相区别,在字的右下部加一个点。
三、同一个“日”字,有人说是象形字,有人说是独体表意字,哪种说法有道理?
答:都有道理。“日”字在古代是象形字,到了现代,字形没有经过讹变,古今字形的联系比较明显,因而是“新六书”中的独体表意字。所以“日”字既可以说是象形字,也可以说是独体表意字。
四、从现代汉字的角度,指明下列各字所属的构字类型:
(1)说 (2)手 (3)论 (4)走 (5)蚊 (6)渔
答:(1)形声字,意符是“言”,声符是“兑”;
(2)独体表意字,来自古代的象形字;
(3)形声字,意符是“言”,声符是“仑”;
(4)独体表意字,来自古代的象形字;
(5)形声字,意符是“虫”,声符是“文”;
(6)形声字,意符是“水”,声符是“鱼”。
五、怎么理解文字的理据性?表音文字的理据性和汉字的理据性,有什么不同?
答:(1)文字的理据就是字理,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一定的理据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就是使文字符号和语言成分建立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也可以有道理可说的,就是有理据的。
(2)汉字是成熟的文字,采用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表意和表音,表形是原始文字的遗留,所以称作意音文字。这种文字的理据性表现为用意符来表意,用音符来表音。表音文字又称字母文字,这种文字用字母表示音素或音节,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相应的词的读音。在这种文字里,凡是能表音的字母就是有理据,不能表音的字母就是没有理据。
练习四
一、怎么理解汉字简化中的“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答: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了汉字简化工作。当时确定的方针和步骤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约定俗成”指的是简化工作要在社会习惯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简化字的字形尽可能采用社会已经流行的写法。“稳步前进”指的是全部简化工作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期分批进行。汉字简化主要是减少笔划,同时也要适当减少字数。
二、试说明《简化字总表》和《汉字简化方案》的关系。
答: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且规定“除翻印古籍和有其它特殊原因的以外,原来的繁体字应该在印刷上停止使用”。《方案》共包括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自公布之后分四批陆续推行,到1959年7月基本推行完毕。为了解决在推行中发现的问题,便于群众正确使用简化字,经国务院批准,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是《汉字简化方案》的具体化和完善化。1986年重新发表时,对表内的个别简化字做了调整。调整后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
三、举例说明什么是异体字?整理异体字根据什么原则?
答:(1)异体字指的是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异体字的存在只会增加学习和使用的负担,没有积极作用。历史上出现过的异体字有不少在使用中已被淘汰,但是自然淘汰比较缓慢,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2)为了促进汉字规范化必须对异体字进行人为整理。整理异体字就是从每组字中选择一个作为规范字加以保留,其余的停止使用。取舍的标准不完全根据文字学的传统,要选择使用面广、笔划较少而又便于书写的形体。
四、写出与下列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
(1)纤 (2)坛 (3)复 (4)发 (5)历
答:(1)纖 (2)壇 (3)復 (4)發,髪 (5)歷
五、写出与下列繁体字相对应的简化字。
(1)蔣鏘漿柴獎替
(2)撈防楊埸瘍賜暢偈殤觴
(3)虛廑蘊煊駐渲墟檀轅膻縫艟
答:(1)蒋锵浆柴奖替
(2)捞防杨埸疡赐畅偈殇觞
(3)虚廑蕴煊驻渲墟檀辕膻缝艟
六、下面几个繁体字在什么情况下要简化?什么情况下不简化?
(1)嘹 (2)幹 (3)徵 (4)藉 (5)夥
答:(1)表示“瞭望”的意思时不简化,表示“明白、懂得”的意思时要简化成“了”。
(2)念qian表示“乾隆、乾坤”时不简化,念gan表示“干净、外强内干、干着急”等时要简化成“干“。
(3)表示古代五音之一时念zhi不简化,念zheng表示“征兵、征收、征求、征验”等时要简化成“征”。
(4)表示“践踏、垫、衬(书面语)”的意思时不简化,表示“假托、凭借、利用”等时要简化成“借”。
(5)表示“多(书面语)”时不简化,表示“同伙”时要简化成“伙”。
七、下列简化字的形体都不合乎规范,请加以改正。
答:厅、绕、缠、写、丽、临、赏、长、场、沦
八、根据《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指出下列各组异体字中哪个是规范字?
(1)迹跻蹟 (2)韵韻 (3)堙烟菸 (4)敕勅勑 (5)綵彩
(6)尸屍 (7)恥耻 (8)効傚效 (9)奸姦 (10)劫刧刼刦
答:(1)迹 (2)韵 (3)烟 (4)勒 (5)彩
(6)尸 (7)耻 (8)效 (9)奸 (10)劫
练习五
一、什么是通用字?什么是常用字?
答: 通用字指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出版印刷的一般用字。它除了3500个常用字外,还包括一定数量的非常用字。常用字指记录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基础教育要学习的字。
二、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但是在应用中一般不会造成混淆,这是为什么?
答:就多数情况来说,同音字是不会影响交际的。因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不是字。同音字中有的是词可以单用,有的不是词不能单用。例如,读ma的有“马玛码吗蚂犸”,其中“马”能单用,“码”有时能单用,“玛吗蚂犸”不单用。使用时出现的环境也不一样。例如:玛:玛瑙、玛钢;吗:吗啡;蚂:蚂蟥、蚂蚁、蚂蜂;犸:猛犸。
同音字如果出现的环境相同,就有可能造成混淆。在混淆可能引起严重歧义时,往往改换一下读音。例如,“癌”原来读yan,“肺癌”和“肺炎”同音,于是把“癌”改读为ái。有时可以改换一下说法。例如,“期终”和“期中”同音,可以把“期终”改为“期末”。
三、多音字有哪几种类型?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多音字。
答:多音字根据音义之间的联系分为三种类型:
(1)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2)不同的读音,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语体色彩不同,习惯用法不同;
(3)不同的读音,表示的意义、色彩、习惯用法都相同。
前两类叫多音多义字,第三类叫多音同义字,又称异读字。对异读字的读音应该加以规范,确定其中一个读音为标准音,淘汰其他读音。
四、你在使用部首法查字时,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部首法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1)由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部首在字中的位置很不固定,有的部首在上(如“令”里的“人”),有的部首在下(如“娑”里的“女”),有的部首在左(如“妹”里的“女”),有的部首在右(如“斯”里的“斤”),有的部首在外(如“闲”里的“门”),有的部首在内(如“闷”里的“心”)。此外,还有一些字由于古今字形的演变,很难确定它们的部首(如“更、事”等),这些都给查检带来了困难。
(2)部首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部首法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基本适应汉字的结构特点,多数汉字与部首具有意义上的联系;基本符合人们从形查字习惯和要求,便于查检不会读音的生字。 ②缺点:部首的位置不固定,有些字难以确定部首;同笔画的部首字及同部首内的字,排列次序存在二义性。
五、什么是音序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1)音序法是根据字的读音来排定字序。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按照字母的顺序安排词条的次序,我国古代的韵书根据四声和韵部编排字序,都属于音序法。音序法中当前使用最广的是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安排字序。同音的字再按照笔画数和笔形来排序。
(2)优点:音序法简明、严谨,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使用起来很方便;
缺点:在不能读准字音时就无从查检,在大型字典词典中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
六、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下列词语的规范读音:
庇护( )
玷污( )
水獭( )
鼎鼐( )
星宿( )
酗酒( )
鬼蜮( )
解数( )
干涸( )
陡变( )
好逸恶劳( )
海市蜃楼( )
铿锵有力( )
沆瀣一气( )
咄咄逼人( )
瞠目结舌( )
答:庇护(bìhù)
玷污(diànwū)
水獭(shuǐtǎ)
鼎鼐(dǐngnài)
星宿(xīngxiù)
酗酒(xùjiǔ)
鬼蜮(guǐyù)
解数(xièshù)
干涸(gānhé)
陡变(dǒubiàn)
好逸恶劳(hàoyǐwùláo)
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
铿锵有力(kēngqiāngyǒulì)
沆瀣一气(hàngxièyīqì)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
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
练习六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规范字?什么是不规范字?
答:现代汉字规范字指的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选用字,《简化字总表》里的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新字形。上述这些规定都体现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的7000字都是规范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外的现代汉字,它的字形也要符合上述三个字表的规定。
和规范字相对的是不规范字。它包括《简化字总表》里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国家已经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的简化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淘汰的异体字,《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里的旧字形,此外还有社会上流行的自造简体字和错别字。例如:“迹跻蹟”中规范字是“迹”,“韵韻”中规范字是“韵”,“堙烟菸”中规范字是“烟”,“敕勅勑”中规范字是“敕”,“綵彩”中规范字是“彩”。
二、为什么说繁体字是不规范字?
答:(1)汉字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不是永远不变的。繁体字本来是和简体字相对而言的,没有简体字自然也谈不上繁体字。
(2)在实行汉字简化以前,自古流传下来的传承汉字是规范字;推行简化字以后,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就成为不规范字。根据规定,可以使用繁体字的地方,繁体字就是规范字;不能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使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就是不规范字。
(3)文字的规范必须统一、明确,政府推行简化字后,简化字就是规范字,不能繁简两体都是规范。如果繁简并用或繁简混用,势必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增加学习和使用的负担。把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归入不规范字,不涉及对汉字的评价,不存在对自古流传下来的汉字的贬损,因为简化字同样是汉字。
三、现代汉字正字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汉字正字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用规范字,不使用不规范字,首先要消灭错别字。
(2)对于异体字,简化字要加以分门别类的规范,不滥用繁体字,消灭错别字。这需要我们增强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使用规范汉字的自觉性。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语文教育,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编辑出版、影视制 作等文字应用部门要订出切实有效的检查、纠正办法。
四、当前社会用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当前在社会用字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和随便写错别字。
(1)滥用繁体字的问题比较严重,也比较复杂。据一些省市抽样调查统计,在几类不规范字中,滥用繁体字占50%~60%。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工厂、企业、商店、事业单位的牌匾用字,报刊的名称用字,影视片片名用字和书名用字。另外,当前错用繁体字和繁简混用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加剧了社会用字的混乱。有一家鞋店,牌匾写的是“光擞模店”,其中的“擞”是“岳”的异体,“赣”是“鞋”的异体。有一本图书叫《皇後演》,规范的写法是《皇后泪》。“皇后”的“后”没有简化,不能写作“皇後”,“演”是“泪”的异体。
(2)乱造简化字的现象在有的地方也比较普遍。“街道”写成“亍道”,“零售”写成“另售”,“修鞋”写成“修娃”,“韭菜”写成“艽菜”。这些都是《简化字总表》里没有的简化字。
(3)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汉字中根本没有的字,别字是汉字中虽然‘有但是不能这样用的字。在现今的文字生活中,错别字时常见到。“蒸汽”的 “蒸”少了中间的一横。“喜迎回归”的“迎”,错成了走之旁加个“卯”。“宫廷桃 酥”错成了“宫廷犹酥”,而“犹”读zhào,意思是体大力壮的猛犬。“苹果店”错成 了“萍果店”,不知道卖的是什么果品。“欢度元旦”错成了“欢渡圆旦”,不知道 “圆旦”如何能“欢渡”。川味调料“南泉豆瓣”写成“南泉豆办”,调料一下子变成了行政机关。
五、试分析繁体字和简化字混用的危害。
答:(1)文字的规范必须统一、明确,政府推行简化字后,简化字就是规范字,不能繁简两体都是规范。如果繁简并用或繁简混用,势必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增加学习和使用的负担。
(2)具体来说,繁简字混用,涉及到两个方面
一是在同一字中的繁简混用(即半简半繁),如:把“览”写成“覽”等;二是在一篇书法作品中不同字的繁简混用,如: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成“孤帆远影碧空盡,惟见長江天際流”等。
这两种繁简字混用都会造成危害:
①繁体字和简化字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应视为两个系统,如果交叉混用,会显得不伦不类。
②书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的,繁体字和简化字混用容易给欣赏者造成文字使用上的混乱,若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效仿,就会流行于社会,造成简化字和规范字推行方面的困难和障碍。
六、下列各字什么情况下要简化?什么情况下不简化?
(1)乾 (2)夥 (3)徵 (4)瞭 (5)藉
答:(1)念gan时要简化,念qian时不简化。
(2)表示“多”时不简化,表示“伙”时要简化。
(3)表示古代五音之一时念zhi不简化,念zheng时要简化。
(4)表示“瞭望”的意思时不简化,表示助词、语气词“了”时要简化。
(5)表示“慰藉”的意思时不简化,表示“借”时要简化。
七、指出下列各字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1)竿、杆 (2)既、即 (3)颂、诵 (4)辩、辨 (5)竟、竞
(6)象、像 (7)气、汽 (8)度、渡 (9)坐、座 (10)做、作
答:(1)“竿”是竹子的主干,“杆”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2)“即”有多个义项:①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②作连词,即使,就是。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有“也”与之呼应。
“既”既可作副词,也可作连词。作副词时,①作“已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②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
(3)“颂”意为赞扬、祝愿,“诵”是指朗诵。
(4)“辩”侧重于通过语言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辨”侧重于借助理性思考和常识等途径对事物进行区分和辨别。
(5)“竟”有多个义项:①完毕,终了;②整个;③终于;④居然,出乎意料;⑤直接,径直。“竞”是指比赛。
(6)“象”作名词用,表示一种动物,或者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或样子;作动词用,表示模仿、仿效。“像”作名词用,表示比照人物制作的图画、雕塑等;作动词用,一是表示跟某些事物相同或相似,二是表示如同的意思;作副词用,表示似乎、好像的意思。
(7)“气”可泛指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也可特指空气。“汽”特指液体或固体受热而变成的气体,也可特指水蒸气。
(8)“度”一般对于时间来说,“渡”一般对于空间来说。
(9)“坐”是动词而“座”是名词。
(10)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宾语是动名词的一般用“作”;表身份、成绩、行为等的“作为”,用“作”。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
八、指出下列各组字内哪个是规范字:
答:(1)稗 (2)霸 (3)遍 (4)瞅 (5)厨
(6)瘩 (7)笋 (8)妒 (9)雇 (10)罚
九、改正下列成语里的不规范字:
(1)变本加利 (2)黄梁美梦 (3)病入膏盲 (4)再接再励 (5)趋言附势
(6)向偶而泣 (7)甘败下风 (8)世外桃园 (9)承上起下 (10)委屈求全
答:(1)“利”改为“厉”;
(2)“梁”改为“粱”;
(3)“盲”改为“肓”;
(4)“励”改为“厉”;
(5)“言”改为“炎”;
(6)“偶”改为“隅”;
(7)“败”改为“拜”;
(8)“园”改为“源”;
(9)“起”改为“启”;
(10)“屈”改为“曲”。
练习七
一、现代的汉字改革运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答:(1)“五四”时期,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展开,在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之后紧接着又提出了“汉字革命”的口号。当时的《新青年》《新潮》及其他杂志都热烈地讨论汉字改革问题。一些思想激进的人认为“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
(2)1925年至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所属的罗马字母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简称“国语罗马字”或“国罗”,于1928年由南京政府大学院公布,这是中国用来推行国语和供注音用的第一个法定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的主要制订者是赵元任、林语堂、汪怡、钱玄同、黎锦熙、刘复等。
二、你对“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说法怎么看?
答:“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是鲁迅在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为了刺激汉字和文化的改革。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偏激的,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也是错误的,汉字和中国都依然存在并且充满生机。
三、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是什么?
答:1958年,周恩来总理做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从当时需要解决的实际语文问题出发,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四、关于汉字的前途,周恩来总理是怎么讲的?你对他的讲话有什么看法?
答:关于汉字的前途,周恩来总理说:“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鸣。”
这里讲可以争鸣,但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是不可能真正进行争鸣的,对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有系统的研究。
五、近年来,汉字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近年来,汉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的定量分析得到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是用信息科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得到的。
(2)计算机处理汉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3)从神经心理学的方面对汉字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4)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较研究正在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优点和缺点。
六、汉字和拼音文字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1)汉字
①优点: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便于独立使用,也便于辨别同音字,而且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便于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便于方言区的人们用来进行交际。
②缺点: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表音系统很不完备,因此不便学习不便应用。
(2)拼音文字
①优点:字母数量有限,拼音规则简易有规律,便于学习便于应用,特别是在文字检索、文字机械化和信息处理上比较方便。拼音文字适合用来推广普通话,而且可以以词为单位分词连写,同音词大大少于汉字里边的同音字。
②缺点:它不便于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没有学会普通话的人,应用起来有一定困难;此外,单独的一个音节往往不能表示明确的意义,阅读时要依靠前后的音节才能掌握它的实际意义。
七、为什么我们目前应当坚持使用汉字?
答:目前应当坚持使用汉字的原因:
(1)汉语存在着严重的方言分歧,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将是相当长时期的历史任务,在没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是没有可能考虑改用拼音文字的。
(2)由于汉字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汉民族的各种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换文字,在文化传承上会遇到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可能引起波动。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和整理,再加,有了辅助汉字的汉语拼音,汉字难学难用的程度有所降低,所以到现在社会没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的需求。我们设想,如果将来有一天,用汉字来记录汉语到了重大困难,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变得基本不适应,必须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汉语拼音化问题才真正提上了日程。
第4章 词 汇
练习一
一、以词为单位把下列一段文章分隔开:
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答: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二、下列各词各由几个语素组成?
购置 探戈 蛐蛐 哥哥 蜘蛛 唠叨 小偷儿 驾驶员
答:(1)“购置”是两个语素“购”和“置”;
(2)“探戈”是一个语素;
(3)“蛐蛐”是一个语素;
(4)“哥哥”是两个相同的语素重叠;
(5)“蜘蛛”是一个语素;
(6)“唠叨”是一个语素;
(7)“小偷儿”是三个语素“小”、“偷”和“儿”;
(8)“驾驶员”是三个语素“驾”、“驶”和“员”。
三、说明下列各个字代表的是词,是语素,还是音节?
撕 琉 鹧 盟 牺 苗
答:“撕”是一个语素,也是一个词;“琉”是一个音节;“鹧”是一个音节;“盟”是一个语素;“牺”是一个语素;“苗”是一个语素。
四、“圈”“降”各代表几个语素?它们的读音、意义是什么?
答:(1)“圈”代表三个语素:
①圈 [quān],意义为:①环形,环形的东西;②周,周遭;③范围;④画环形;⑤划界,围住。
②圈 [juàn],意义为:①养家畜的棚栏;②姓。
③圈 [juān],意义为:关闭。
(2)“降”代表两个语素:
①降 [jiàng],意义为:①下落,落下;②减低,贬抑;③姓。
②降 [xiáng],意义为:①投降,归顺;②降服,使驯服。
五、在下列语言单位中划出词(用“/”)、语素(用“一”)、字(用△)(如:
逻辑/经济/建设):
△△ △△ △△
辩证法 吉他 道德高尚 运输
答:辩 证/法 吉他 道 德/高 尚 运 输
△ △ △ △△ △ △ △ △ △ △
六、借助工具书,找出“学”的同族词,按其中“学”的不同意义和词的结构,列表整理。
答:(1)义: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构成的词:
偏正式:学生、学徒、学业、学制、学历;
附加式:学者;
并列式:学习。
(2)义:传授知识的地方。
构成的词:
并列式:学校、学院、学府;
偏正式:大学、中学、小学;
支配式:上学、放学。
(3)义:掌握的知识。
构成的词:
并列式:学问、学识、学术、才学;
支配式:求学、治学;
(4)义: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构成的词:
附加式:哲学、数学、文学。
练习二
一、下面这些词中哪些是单纯词?
剥削 吩咐 伶俐 瓦斯 卑微 偏偏 蛤蟆 纳粹
答:吩咐、伶俐、瓦斯、蛤蟆、纳粹
二、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破产 勇猛 揭晓 海啸 林立 公演 伯伯 宠儿 门儿 皮包
办公室 上层建筑
答:(1)支配式:破产
(2)并列式:勇猛
(3)补充式:揭晓
(4)陈述式:海啸
(5)偏正式:林立、公演、皮包、宠儿
(6)重叠式:伯伯
(7)词根加后缀:门儿
(8)“办公室”是偏正式,其中“办公”是支配式
(9)“上层建筑”是偏正式,其中“上层”是偏正式,“建筑”是并列式
三、“鱼子、瓜子”中的“子”和“鞋子、帽子”中的“子”有什么不同?
答:“鱼子、瓜子”中的“子”有实际意义,是一个词根,表示籽的意思;鞋子,帽子中的“子”则没有实际意义,起构词的作用,是构词后缀。
四、说明“点播、分头”代表不同意义时的结构类型。
答:(1)“点播”表示播种的一种方法,即每隔一定距离挖一小坑时,结构类型是定中偏正式;表示指定节目请广播电台播送时,结构类型是状中偏正式。
(2)“分头”表示若干人分几个方面(去进行工作)时,结构类型是述宾支配式;表示一种发型即短发向两边分开梳的一种样式时,结构类型是定中偏正式。
五、分析下列词语的造词法:
银耳 咕咚 胖子 嘿嘿 打嘟噜 帽舌
答:(1)“银耳”的造词法是句法学造词中的偏正式;
(2)“咕咚”的造词法是语音学造词中的单纯拟声;
(3)“胖子”的造词法是词法学造词中的附加;
(4)“嘿嘿”的造词法是语音学造词中的取声表情;
(5)“打嘟噜”的造词法是综合式的,“打”组合“嘟噜”是句法学造词中的支配式,“嘟噜”是语音学造词中的单纯拟声。
(6)“帽舌”是修辞学造词中的比喻式。
练习三
一、词义的概括性指的是什么?如何说明“妖怪、仙人”等词的意义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1)由于词义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即反映该事物现象一般都具有的,或该事物现象所独有的特点(如上面说的自行车的四个特点),所以词义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是各式各样的,因此词义也是各式各样的。词义可以反映各种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人、草、动物、飞机、思维、感情等),可以反映各种动作行为变化(走、跳、攻击、腐蚀、进化等),可以反映各种性质状态(大、红、优良、雄伟、肥沃等),有少数词所反映的对象在客观中并不存在,如“龙王、仙女、鬼魂”,这些词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从来源上也可以认为是对客观的一种反映,只不过采取了曲折歪曲的形式罢了。
二、从下列表名物词的释义词语中划出表示类别和表示特征的词语。
野史 旧时私家著的史书。
铆钉 铆接用的金属元件,圆柱形,一头有帽。
吊楼 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
凉亭 供人休息或避雨的亭子。
答:(1)表示类别的词语:书;表示特征的词语:旧(时)、私(家)、史(书);
(2)表示类别的词语:元件;表示特征的词语:铆接用的、金属、圆柱形;
(3)表示类别的词语:房屋;表示特征的词语:后部、架在水面上的;
(4)表示类别的词语:亭子;表示特征的词语:供人休息或避雨的。
三、从下列表动作行为词的释义词语中划出表示动作行为、表动作行为主体、表动作行为的关系对象,以及对它们的种种限制的词语。
奔驰 (车马等)很快地跑。
扫描 利用一定装置使电子束无限电波等左右移动而描绘出画面、物体等图形。
郊游 到郊外游览。
怀柔 用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归附自己。
答:(1)表动作行为:跑;表动作行为主体:车马等;限制词:很快地。
(2)表动作行为:移动、描绘;动作行为主体:一定装置;动作行为关系对象:电子束无线电波等、图形;限制词:左右,画面、物体等。
(3)动作行为:游览;限制词:到郊外
(4)动作行为:笼络、使归附;主体:自己;对象:其他民族或国家;限制词:用政治手段。
四、从下列表性状词的释义词语中划出表适用对象、表性状特征的词语。
温和 (气候)不冷不热。
简短 内容简单,言辞不长。
生涩 (言辞、文字等)不流畅,不纯熟。
繁重 (工作、任务)多而重。
答:(1)表适用对象:气候;表性状特征:不冷不热;
(2)对象:内容、言辞;特征:简单、不长;
(3)对象:言辞、文字等;特征:不流畅、不纯熟;
(4)对象:工作、任务;特征:多而重。
五、在下面这些词中,哪些词的意义是语素义的组合?哪些词的意义同组成的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民俗 建筑 苛待 渺小 奉命 灌输
答:(1)“民俗、苛待、奉命”的意义是语素义的组合。“民俗”表示“人民的风俗”, “苛待”表示“苛刻地对待”,“奉命”表示“遵从命令”。
(2)“建筑、渺小、灌输”的意义同组成的语素的意义相近。“建”、“筑”都表示“建造”的意思,“渺”、“小”都表示“渺小”的意思,“灌”、“输”都表示“灌输”的意思。
六、在下面这些词中,哪些词的意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哪些词的意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虎口 命根 笔墨 耳目 蚕食 搁浅
答:(1)“虎口”是比喻用法,借指手上的一个穴道。
(2)“命根”是比喻用法,比喻非常重要的东西。
(3)“笔墨”是以部分代全体的借代用法,借指中国画的术语。
(4)“耳目”是以部分代全体的借代用法,比喻侦查消息的人。
(5)“蚕食”是比喻用法,指像蚕吃桑叶一样侵吞别国的土地。
(6)“搁浅”是比喻用法,原是指船只进入水浅处,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
七、试说明“吊桶、大饼”这两个词中语素所表示的意义,这两个词的语素的意义同词义是什么关系?
答:(1)“吊桶”指吊水用的桶,“吊”指“吊水”,“桶”是盛水的工具,词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
(2)“大饼”是用面粉烙的较大的饼,词义表示词义的某些内容。
练习四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的临时义:
(1)应该优先发展我们厂的“拳头”产品。
(2)从癌的王国里释放一个俘虏,哪怕是一个嫌疑犯,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3)为端正党风,需要党的纪检干部当硬碰硬的“铁匠”。
(4)月亮还没升起来,车窗外的景物都成了剪影。
答:(1)“拳头”这里指分量很重、非常重要的东西。
(2)“俘虏”这里指癌症病人,“嫌疑犯”指未确诊的癌症病人。
(3)“铁匠”这里指作风强硬,铁面无私的纪检干部。
(4)“剪影”这里指模糊朦胧的影子。
二、指出下列各词所列义项哪些是词义义项,哪些是语素义义项。
火 ①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点~。
②指枪炮弹药:~网。
③兴旺;兴隆:买卖很~。
行 ①行列:第一~。
②行业:改~。
③某些营业机构:银~。
密 ①事物之间距离近,跟“稀”“疏”相对:稠~。
②关系近;感情好:亲~。
③秘密:~电.
热 ①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水。
②加热:~一下菜。
③很多人羡慕或急切想得到:~门。
④某种热潮:足球~。
答:(1)①是词义义项,②③是语素义义项。
(2)②是词义义项,①③是语素义义项。
(3)①是词义义项,②③是语素义义项。
(4)①②是词义义项,③④是语素义义项。
三、归并下列各词的义项,判定它们是多义词还是单义词:
零钱
(1)这是找给你的~。
(2)每月吃饭以外,花不了多少~。
(3)我只有五元、十元的大票,没~。
机要
(1)他做的是~工作。
(2)他分配到了~部门。
(3)~秘书是老张。
读
(1)这本书值得~。
(2)老师正在~课文。
(3)去年他~完了大学。
(4)在大学里他~的是工科。
布
(1)他买了一丈~。
(2)商店里~的品种很多。
(3)今天她穿了件~上衣。
答:(1)零钱:①剩余的钱;②零花的钱;③币值小的钱。多义词。
(2)机要: 都指重要而机密的。单义词。
(3)读:①阅读;②看着文字念出声来;③④指上学或学习。多义词。
(4)布:都指用麻、棉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材料。单义词。
四、指出下列各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警卫
(1)用武装力量实行警戒保卫。
(2)指执行这种任务的人。
刀
(1)切、割、削、砍、铡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
(2)形状像刀的东西:冰~。
繁荣
(1)(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
(2)使繁荣。
老古董
(1)陈旧过时的东西。
(2)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答:(1)警卫:基本义是①,引申义是②。
(2)刀:基本义是①,比喻义是②。
(3)繁荣:基本义是①,引申义是②。
(4)老古董:基本义是①,比喻义是②。
五、根据所列义项的意义,判定哪些词是多义词,哪些词是同音词:
搁
(1)放:把箱子~在屋子里。
(2)搁置:这种事~一下再办吧。
拐
(1)转变方向:车~了个弯。
(2)拐骗:钱被~走了。
领港
(1)引导船舶进出港口。
(2)担任领航工作的人。
关门
(1)比喻停业:商店~了。
(2)关口上的门。
答:多义词有“搁”、“领港”,同音词有“拐”、“关门”。
练习五
一、辨析下列同义词:
气候——天气 传播——传布 稳定——稳固
答:(1)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天气一般是小范围内天气变化,而气候则是大的范围。
(2)传播的意义比传播更广。传布指传扬、散布;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具有专业性。
(3)二者表示的性状和适用对象都不同。稳定意为稳固安定,指物质不易被腐蚀或性能不易改变;稳固意为安稳牢固,一般指政权等。
二、在下列各句括号中的同义词中挑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1)酒吧的灯光是暗的,别有一种(趣味、味道、情趣)。
(2)这些人整天(凑、聚、厮混)在一起,干不正经的事。
(3)听了他的解释,疑团打消了,心里(酣畅、欢畅、宽畅)多了。
(4)老人很(慈善、善良、和善),对孩子从不发脾气。
答:(1)情趣。“情趣”带有“情调”的意思,这与昏暗的灯光给人的感觉相符。“趣味”重在“兴趣”,“味道”重在“意味”,与句意不符。
(2)厮混。“厮混”带有贬义,和“干不正经的事”相符,“凑”和“聚”则没有这种意味。
(3)宽畅。“酣畅”指(饮酒、睡眠或文笔等)十分畅快;“欢畅”意为欢乐、痛快;“宽畅”指(心里)舒畅。显然“宽畅”符合句意。
(4)和善。“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善良”指心地好,没有恶意;“和善”指态度温和,和“不发脾气”相符。
三、从意义关系的不同,把下列反义词分为两大类:
凹——凸 无——有 高——一矮
全面——片面 柔软——坚硬 拥护——反对
答:(1)绝对反义词:无——有,全面——片面。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肯定另一方。没有就是无,不全面必然片面。
(2)相对反义词:凹——凸,高——矮,拥护——反对,柔软——坚硬。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不凹或不凸可以是平,也可以不高不矮,不拥护不反对也可以中立,硬度也可以适中。
四、“灵”和“笨”“呆”,“困难”和“容易”“富裕”在什么意义上分别构成反义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1)当“灵”表示聪明的意义时与“笨”构成反义关系,如“灵巧”、“机灵”;当“灵”表示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的意义时与“呆”构成反义关系,如“灵活”、“灵便”。
(2)当“困难”表示事物复杂、阻碍多的意义时与“容易”构成反义关系,如“要解决这件事情很困难”;当“困难”表示生活穷困的意义时与“富裕”构成反义关系,如“家庭困难”。
五、给下列各词找到适当的上位词,用它来帮助解释各词的意义:
旅舍 露水 庙宇 泼皮
答:(1)“旅舍”的上位词是“住所”,意为旅途中的人的临时住所。
(2)“露水”的上位词是“水珠”,意为夜晚或清晨近地面的水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然后再融化于物体上的水珠。
(3)“庙宇”的上位词是“房子”,意为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房子。
(4)“泼皮”的上位词是“人”,意为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练习六
一、下面这些词哪些属基本词汇,哪些属一般词汇?
土 土产 土豪 土改
尘土 乡土 氢
沙发 互联网
答:基本词汇有“土”,其他的都属于一般词汇。
二、从下面的文章中划出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庚申之秋,我在十二朝古都所在的西安地区,游览了秦、汉、唐三代有代表性的四座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和则天皇帝合葬的乾陵。王朝逝矣,宫殿邱墟;陵阙尚存,人事已非。念天地之悠悠,叹世变之沧桑,颇有一番感慨。(张啸虎《览四陵记》)
答:(1)历史词语:帝王、秦始皇陵、茂陵、昭陵、乾陵、邱墟、陵阙
(2)文言词语:庚申、之、陵墓、矣、尚、悠悠、颇
三、分析下列新词的结构:
离休 代沟 牵头 理顺 一次性
答:(1)“离休”是并列结构;
(2)“代沟”是偏正结构;
(3)“牵头”是动宾结构;
(4)“理顺”是后补结构;
(5)“一次性”是附加结构。
四、指出下列外来词的类型:
哈达 绷带 迪斯科 卡车 道林纸
答:(1)“哈达”是译音;
(2)“绷带”是译音赋义;
(3)“迪斯科”是译音;
(4)“卡车”是译音加表意语素;
(5)“道林纸”是半译音半译义。
五、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生造词、用得不规范的简称和文言词语:
(1)这个孩子是姨妈带挈长大的。
(2)他关在屋子里用功,对周围发生的事都无暇以顾之。
(3)木板倒下来,无情地掩压住老张的身躯。
(4)这些旧机在香港只能当废铁,却当作新机器运来了。
(5)英雄的精神,予人以战胜困难之力量。
(6)在北京,他连故宫、历博、人大会堂都没有时间参观。
答:(1)“带挈长大”改为“带大”;
(2)去掉“无暇以顾之”改为“无暇顾及”;
(3)“掩压”改为“压”,“身躯”改为“身体”;
(4)“旧机”改为“旧机器”;
(5)“予”改为“给”;
(6)“历博”改为“历史博物馆”,“人大会堂”改为“人民大会堂”。
六、划出句子中的方言词、外来词,看用得好不好?
(1)在这密密层层的杂草里,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往外窜。
(2)六蒙面匪开枪劫士多,顾客腹部被打成蜂窝。
(3)看他干买卖的劲道很足,他妈也放心了。
(4)你饿不饿?不好意思啊,害得你这么晚没吃饭,我请你吃哈力克。
答:(1)方言词“跳猫子”,用得好,具有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猫“往外窜”的形态。
(2)外来词“士多”,用得好,“多”与下句的“窝”押韵。
(3)方言词“劲道”,用得不好,因为“劲道”在普通话中还有柔韧性强的意思,在这里会产生歧义。
<<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